智慧供热系统技术专题
论文资料 > 名家评论
+

中国清洁供热模式技术路线等问题专家探讨

2021-12-23   作者:青   来源:投稿    

供热产品供暖设备手机网站
区域供热会议供暖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技术委员会、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研讨会年前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巡视员倪江波、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长刘水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平星、副理事长刘荣、常务副秘书长牛小化,以及技术委员会和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近百人参会。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围绕“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清洁供热模式技术路线等问题专家探讨


面对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如何发展清洁供热,一度成为我国聚焦的难点问题。虽然欧洲等供热技术先进国家正在研发第四代供热技术,但因其立足点是用户末端系统的低温化小型化,难以解决目前中国大中城市供热能源短缺的主要问题。中国供热何去何从?在江亿院士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付林教授课题组历经十余年研究,推出新一代北方城镇供热模式。

付林介绍说:“我国大部分北方城市拥有规模较大的热网,现状电厂和工业余热资源也很丰富,与欧洲的第四代低温供热技术不同,中国需要走出独有的低碳供热模式。‘中国清洁供热2025’可概括为‘一个模式、两个目标、三个效果、四个改变、五个特征’,这一模式为我国北方地区城镇清洁供热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清洁供热的中国模式”。

“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的理论依据十分成熟。第一,低热网回水温度。采用三级热网逐级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热力站变成能源站,最终热网回水温度可降低至10℃,有利于低品位热源的接入,实现多热源联网和供热参数整合;第二,余热回收。我国余热现状资源丰富,远能满足未来北方供热需求。该模式下热源三分之二的热量来自于电厂和其他工业的低品位余热;第三,热电协同。热电联产、热泵及蓄热工艺相结合,与纯凝电厂相比,电力调峰幅度更大、更加灵活,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创造条件;第四,分布式燃气调峰。结合季节性储气,天然气在热网末端为供热调峰,提高供热经济性,平衡余热波动,保障供热安全;第五,长输供热。采用大温差、大管径以及多级泵等技术,保障200公里长输和大规模利用余热的供热经济性。

“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近三年已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北京、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晋城、张家口等城市已应用或正在论证过程中,涉及供热面积超过10亿平米。分析表明,未来2050年中国北方城镇200亿供热面积中若80%采用“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相比常规清洁供热方案,将会节能50%,折合约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亿吨,供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80%,在经济性方面,该模式的综合供热成本仅与燃煤锅炉相当。

江亿说:“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演变和热电协同十分重要,该模式将有效解决热源与热用户地域不匹配、供热成本高以及碳排放问题。今后我国将大力发展光伏和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等调峰能力有限,冬季必须依赖火电进行调峰,但需对电厂进行热电协同改造”。

“目前在清洁供热领域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每每提到清洁供热,多数人想到的只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实余热利用才是最大的清洁供热,通过余热解决的供热需求规模非常大,这是可再生能源无法比拟的。”刘荣说。

郭维圻说:“清洁供热问题必须从国家大的能源战略上去考虑,大能源、大供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源战略是制定科学合理技术路线的前提,供热规划不是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事,也不是一城一池的事,而是一个大区域、大系统概念,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认识,先解决好战略问题,再去落实战术手段问题”。

么儒说:“该模式的技术路线可行,下一步应该重点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中去,以推动项目的落实和实施”。

“从技术成熟度来讲,这一清洁供热模式已在大同、太原等城市进行了全面实践,节能减排效果突出,国际能源署IEA-DHC执委会给予充分肯定,这也是协会之所以决定在供热行业大力推广应用的原因所在。”牛小化说。

倪江波和梁俊强对协会近年来在清洁供热方面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清洁供热2025”模式给予充分肯定,符合清洁供、节约用、能承受、可持续的原则。

刘水洋说:“发展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经济的城市供热体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清洁供热2025’技术可行,社会效益突出,为中国供热发展指出了低碳发展的方向。协会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为各级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赢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同,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使方案尽快落地和实施,产生社会效益”。

与会专家还就热电调峰与可再生能源消纳、大温差长输供热实施的优势及可行性、实施体制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该文章所属专题:供热要闻
供热项目投资融资平台
供热设备热力工程推广媒体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智慧供热,地热供暖,©2004-2020辽ICP备11008400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